说真的,每次路过高中校门我都忍不住感慨——这帮孩子也太拼了吧?
大清早天还没亮透,教学楼里的背书声能把窗户震得嗡嗡响;晚上九十点了,自习室的灯还亮得跟白天似的,一个个埋在卷子堆里写题,手指关节都压得发红,有的甚至握笔握到起茧子。
结果呢?
等高考成绩一出来,有人欢天喜地拿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,有人却攥着成绩单愁眉苦脸,连一本线都够不着。
你说这事儿讽刺不?
努力本身肯定没毛病,但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信了“努力=好成绩”的邪,等真进了高中才发现,这等式压根就不成立啊!
一、初中的“努力神话”,到高中直接碎成渣
先跟你唠唠初中那点儿事。
那会儿学习真没啥复杂的,基本就是谁能多刷题、谁字迹写得工整、谁不偷懒摸鱼,谁就能当学霸。
你想啊,初中班里那么多人,真正下死劲学的没几个,你只要稍微用点心,把作业按时做完,笔记记得满满当当,就能轻松超过一大半同学。
我表弟就是这么过来的,他脑子不算特别灵光,但胜在勤快。
初中三年每天雷打不动刷两套卷子,错题本记了三本,最后居然也考上了我们市的重点高中。那时候我还跟他说,你这方法到高中肯定也管用,现在想想真是打嘴炮。
高中完全是另一个世界,尤其是重点高中,那简直是“神仙打架”现场。
能进这儿的学生,要么是智商超群的学神,要么是自律到极致的卷王,还有不少人两样都占了。
你以为自己熬夜刷题很牛?人家凌晨一点还在研究压轴题;
你觉得报两个培训班够拼?人家周末排满四个一对一还嫌不够。
到最后你会发现,拼作业量根本没用,大家都在刷,拼的是实打实的思维能力。
比如,表弟刚上高一的时候还沿用初中那套方法,每天刷题到半夜,笔记写得跟艺术品似的,结果第一次月考就排到了班里三十多名。
他后来跟我说,不是他不努力,是班里同学解题思路太快了,一道数学题他还在想辅助线,人家已经算出答案了。
那些在初中靠“死磕”当学霸的人,到高中很容易掉队。
因为初中的那点优势早就被掏空了,刷题套路再熟,也架不住高中题目难度升级,说到底还是思维能力没跟上。
二、真正的分水岭,是你看不见的“思维天赋”
高中的天赋,更多是指自主思考的能力。
比如物理题,同样一道力学题,有的人能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好几个相关公式,举一反三很快;有的人却只能对着题目发呆,就算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,也不知道该用哪个。
还有数学题,稍微换个出题套路,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解题思路,有的人却绕来绕去找不到突破口。
语文阅读更明显,有的人能精准抓住作者的弦外之音,有的人却只能看懂表面意思,答主观题全靠瞎蒙。
而且天赋不光是思维,还包括记忆力、阅读速度这些硬实力。
我高中同桌就是个“记忆大神”,老师一节课讲的内容,他下课就能记住七八成,晚上花半小时复习一下就全掌握了。我呢?得花三倍时间背书,还总记混知识点。你看我们表面上都是在“努力”,但时间的含金量完全不一样。
理科学习这点更明显,简直是“降维打击”。
我们班有个男生,平时看着不怎么刷题,上课也偶尔走神,但做起题来快得像开了挂。后来我问他怎么这么厉害,他说不是刷的题多,是看到题目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,少走很多弯路。
你看,初中九年靠套题掩盖的差距,到高中一下子就被揭开了,藏都藏不住。
三、为啥初中的“外力优势”,高中就失灵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