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“陪写作业”了,让孩子喘口气吧

说来真是奇妙。

那天我在咖啡馆写稿,邻桌一个五岁小男孩正奋笔疾书,鼻子上还贴着一颗小恐龙贴纸。他妈坐对面,眉头紧锁,盯着他写,像在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手榴弹。

“不是这个‘日’!你写得像一根肠子挂在天上!”

小孩低着头不说话,嘴里鼓鼓的,不知是在哼歌还是在忍泪。我看了眼他手中的铅笔头,已经短得能当牙签用了。

我心里一沉,忽然意识到,这个场景太熟悉了。

不是别的地方,是我们所有童年的某个深水区,是一种被凝视、被打断、被替写、被误解的教育仪式。

而且更可怕的是,它还在一代代地复制。

再后来,我去写稿时总忍不住看看孩子的作业本进展如何。他的笔迹越来越涣散,写到后面已经像在用脚趾头写字。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爸也盯着我做作业,甚至一度盯到我放弃治疗。

他说我是“三秒记忆的金鱼脑”,我说他是“带刀监工的唐僧嘴”,然后我们都被我妈骂了。

一、盯得越紧,学得越废

人类的专注力,像一只脾气极差的猫,你越想撸它,它越想挠你。

当一个孩子本来好不容易沉下心去算一道数学题,灵光一闪,几乎要和“分数通分”达成某种心灵契约时,家长一个眼神就过来了:“你是不是又做错了?”

哦豁,这个念头像被打断的梦一样,从此再也连不上了。

我朋友家小孩上初二,做化学作业时她爸总在旁边站着。不是因为他懂化学,而是因为他“有经验”,他对经验的定义就是“我能看到你出错的瞬间,并且立刻指出来”。

有一天小孩没忍住说:“爸,你这么盯着,我脑子像开着三个浏览器同时加载,一直卡顿。”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
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