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?北京发布地方课程纲要

近日,北京市教委发布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(试行)(2025年版)》,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,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。

该《纲要》提出了“面向人人、面向整体、面向实践”的课程定位,明确该课程将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,旨在落实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》《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等文件要求,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未来人才,支撑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。

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?北京发布地方课程纲要

全域覆盖分层培养

《纲要》明确了课程定位:

普及性:面向全体学生,提供“必学、可学、愿学”的基础内容。

常态化:家校社协同,通过长期项目深化学习。

开放性:以真实问题为导向,强化实践与社会责任意识。

《纲要》提出了各学段的课程目标:

小学:体验AI应用(如语音识别、智能音箱),培养兴趣与伦理意识。

初中:学习基础技术(如机器学习流程),探索人机协作。

高中:掌握开发技能(如模型训练、数据优化),解决复杂问题。

四大模块贯穿全学段

课程关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,强调应用与创新并重,包括“人工智能基本概念、人工智能应用与技术、人工智能实现方法、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”四大模块。

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?北京发布地方课程纲要

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怎么上?北京发布地方课程纲要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
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