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政策解读!只考6门,北京中考真的要减负了(3)

二、兴趣将带来更优良的高考升学效果

随着新政策的实施,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疑虑:中考虽然不再考查历史、地理、化学和生物,但高考阶段学生仍需面临选科考试。这是否仅仅是将学生的压力从中考推迟到高考呢?为此,我们可以构想以下场景:在同一个班级中,学生A热衷于地理学习,而学生B对此并不感兴趣。由于地理不再是中考科目,学生A在地理课上仍然保持高度关注,而学生B则不受家长和老师的额外压力,可以更为轻松地对待这一学科。然而,当两位学生进入高中并面临选科决策时,A由于在初中时期已经积累了两年的深入学习,因此在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,这有助于他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。相对地,如果学生B不得已选择地理,他将面临较大的挑战。但反之,如果B对生物有浓厚兴趣,那么他在选择生物作为高考科目时同样会展现出其竞争优势。

有兴趣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展现出更高的成效。而根据新的《意见》,兴趣不仅能够优化学习效果,还能提高学生在竞争中的成功率。当兴趣与升学紧密结合,这将为学生创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。随着兴趣在教育领域的日益重要性,更多的家庭和学校也将开始更为注重培养和发掘学生的个人兴趣。

三、培养家长的长期意识

体育向来被认为是非刚需产品,直到中考体育的出现。相应的中考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生长,主打“中考突击”“XX天冲击满分”。然而,体育是最不适合速成的,短期的过量训练本身有害身心。当体育的过程性考核从10分增加到40分,也是让家长关注到孩子的日常的体育锻炼、饮食作息等等。

四、灵活创新更被推崇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