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双减”政策对高中影响几何

寒假以来,北京等地进一步加强了对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的监管。近日,某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宣布,继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培训业务后,将进一步退出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。这一系列的政策和市场变化,将社会对“双减”的关注讨论,从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延伸至高中阶段。

其实,去年中办、国办印发的“双减”文件已明确指出,“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,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”。今年,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,也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。

但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不少高中教师、学校管理者和家长,对“双减”学科类培训监管覆盖高中,有着困惑和疑问。如何认识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?高中学科类校外培训从严管理,将带来哪些影响?推动政策切实有效,应如何化解落地阻力?

趋势:高中学科类培训从严管理

过去半年,“双减”政策深刻影响和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外生态。但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贵安看来,由于“双减”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,一些机构甚至还想转型开展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。

义务教育先走一步,高中教育紧随其后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朱益明表示,尽管高中阶段教育具有独特的学段定位和功能,但是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视角,严格限制高中学科类培训也是题中之义。

在采访中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,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,“通过减少培训对学生分数的影响,是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”。

而作为手段,“双减”背后体现着国家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、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。“既然各个学段是贯通的,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,‘双减’相关措施自然也应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,从而使得基础教育各学段在育人上实现衔接,推动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。”李贵安说。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