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类:这种方式的"贴标签",为啥你不能接受?

近日,山西原平市第一小学有教师统计学生家庭背景并划分成“领导子女”“企业老板子女”等11类的情况引发了热议。

按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类:这种方式的贴标签,为啥你不能接受?

事情发酵后,学校立马声称这本身是为了摸排留守儿童、家庭困难等需重点关爱的学生,通过调查表来统计信息的。

然而,这项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,却上演如此荒诞的一幕,引起舆论的不满与愤懑。

“这分明就是区别对待学生,把人划分阶级啊!”

“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,看谁会投胎了呀……”

“学校就是肮脏的地方,已然不是教育为本,区别对待学生!”

以“势利眼”区别对待学生的行为,不仅折射出少数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上的简单粗暴,也折射出他们精神世界的贫乏。类似事件在教育圈时常发生——

不少学校明里暗里都有看人下菜碟的现象,有些私立学校入学时要看家长学历,提供年收入证明,更有甚者还要给家长进行智商测试……

在反对的同时,事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深思:

这种现象仅仅是在教育行业才有吗?还是说“统计学生家庭背景”不仅触碰了一些家长的身份焦虑,也会引发他们的公平焦虑

即使学校整改,不明面上这样做,个别“聪明”的班主任仍会以记号作为替代,或者直接暗记在心里。不少网友也表示,这种现象根本不可能被禁止,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,社会上太多这样的风气……

按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类:这种方式的贴标签,为啥你不能接受?

按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类:这种方式的贴标签,为啥你不能接受?

其实不只学校老师如此,我们自己都会不自觉地给别人贴标签,以经济条件将人进行分类。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