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限制学科类培训背后凸显投资“集体非理性”现象

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双减”意见),全面限制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过度发展。受此影响,新东方、好未来等教育公司股价遭受重挫。

实际上,这不是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产业及相关投资的第一次限制:2018年8月10日,司法部在网站上发布教育部提请国务院审议的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(修订草案)(送审稿)》(以下简称《民促法送审稿》),规范投资发展K12民办学校;2018年11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发布,规范过度投资发展学前教育。这些国家级政策措施的出台,说明教育领域过度投资现象已持续数年。

笔者注意到,每一次政策的出台,都因为限制教育资产资本化而引发过相关领域的资产(学校或教育机构)估值大幅下跌、投资减少。《民促法送审稿》出台,使得K12学校的兴建和收购热度降低,改革学前教育的意见出台,使得原本在市场上大热的幼儿园资产迅速变得几乎无人问津。而这两年K12学科类培训的持续过热,正是之前这些教育资产限制政策后的直接后果——资本又涌向了当时尚未受到限制的、最具赚钱效应的K12学科类培训。

猿辅导估值155亿美元,2020年一年融资超过35亿美元;作业帮估值110亿美元,2020年最后一轮融资金额16亿美元。其他K12培训机构也都纷纷在市场上加速融资,目标都是上市。融了这么多钱,怎么花?于是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教育机构广告,家长和孩子被教育机构营销绑架。再加上国家放开人口政策,社会舆论之下,新一轮更严格的教育机构限制政策就成为必然。

查理芒格说过:“每个机构投资者最害怕的事就是它的投资实践和大家的不同,这是很可悲的。”所有的投资机构都涌入教育产业,充分体现了投资领域的“集体非理性”现象。而这决不是教育一个单独领域特有的现象,过去多少行业都出现过类似情况——例如各地过度投资建设商场、购物中心,导致今天很多购物中心冷清、招租不满。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