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分考生放弃985,不是短视而是看透

一提起“985”,很多人眼睛立刻亮起来,脑子里直接跳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这几个字。

可最近几年,情况有点不一样了。

你发现没?

明明考了660分的考生,转头就进了警校;650分的,干脆利落报了定向师范。旁边亲戚朋友炸开了锅,“孩子是不是糊涂了?换作是我,985多好!”

等等,先别忙着替人家可惜。

因为真相往往比饭桌上的议论更实在,也比想象中更合理。

说白了,学霸们心里有数,他们放弃的不是名校的光环,是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

他们用高分换的,是未来能踏实过日子的底气。

一、名校光环,保质期没那么长

985的牌子确实亮眼。

穿校服去见家长,对方好感度噌噌往上涨;招聘会递简历,人事多少会多扫几眼。这种好处,确实存在。

但问题是,它能管多久?

通常也就大学四年,加上毕业头一两年。等真正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一阵,才会明白,985只是个起点,远不是终点。

你看,学建筑的在工地上晒得头晕,学金融的毕业只能去小银行当柜员,学中文的转头做起了新媒体小编……到最后,所谓的“名校光环”就像朋友圈的滤镜,拍照时看着精致,真过日子的时候,谁还管你是不是修过图?

学霸们不傻,他们比谁都清楚:再显眼的校徽,也挡不住中年失业的焦虑。

二、专业和编制,才是真刚需

现在的高分考生,心里都有本账。

他们知道将来要面对什么:就业市场越来越挤,竞争对手越来越强,还有不少看不见的“关系墙”。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
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