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高校按专业招生,“大类招生”被否决

在“通识教育”这个概念影响下,一些名校实行“大类招生”,各种困境也随之纷至沓来。所谓“大类招生”就是将相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专业,合并为一个招生项目,学生入学后经过一两年的基础培养后,再根据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分流,进入专业学习阶段。

可是真正到了操作层面,往往是按成绩分流。考试分数高的优先选择专业,考试分数低的只能剩下什么专业算什么专业。如此分流就演变成类似高考的二次选择、二次竞争。而在冷门专业接收的学生中,相当一部分是不愿选择这些专业而且高考成绩并不低。

最初推出“大类招生”的说辞是,让学生有一段时间了解专业,避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。但实践的结果是,即使上了一年的大类基础课程,学生们对专业仍然一片迷茫。一些新生为了在分流之中抢得先机,主要目标是为了争取高分数,将大学拉回到中学,重新变成了应试教育。一些高校的“大类招生”还走入了歧路。“大类”变成了无类的“杂货铺”,不仅不是同一学科,甚至不是同一学科门类。甚至有的在“大类”中放进一两个热门专业作为诱饵,大部分则是冷门专业,以此吸引高分考生,考生称之为“强行搭配招生”或是“捆绑招生”。事先说“根据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分流”,事实上却是按考试成绩排名,排名靠前的聚集到“热门专业”,排名靠后的只能被迫接收分流到“冷门专业”的现实。一些考生看出“大类”是个诱饵,填报志愿绕开“大类”走,一些名校招生频频遭遇滑铁卢,一再征集志愿,颇为尴尬。

《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》因此明确规定,高校原则上按专业开展招生,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,确保科学规范、公平公正。这实际上就是明确指出了大类分流之中存在的问题。

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,本科教育要回归引导学生求真学问、练真本领、成为专业人才。归根到底,高校办学要回归扎根中国大地办学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,避免被一些抄袭而来、似是而非的观念所影响。

(责任编辑:卢其龙 CU002)

为你推荐

查看更多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