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经常看到一些这样的消息?比如英国像york啊,Cardiff啊这种学校财政出问题了,在裁员。澳洲这边也是像UTS这种学校也在裁员,减少课程,缩减开支。
这些爆发出来的都是事件,而我们看待问题需要从事件里面看到趋势,从趋势里面去理解结构的变化。
为啥英国大学都在裁员然后缩减开支?那是因为招生出现了断层。为啥会招生出问题?那是因为留学生的趋势发生了改变,一是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变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,比如断供的近几年就多了。二是教育部也开始发出留学1号预警这种,虽然不是针对英国,但这是提醒,是对政策方面的收紧。
而你在看的深入一点,就会去理解这里面的结构性因素,比如最近几年国内教育资源是不是扩招停止了?招生变少了,很多学校招生都出现困难了,就没那么鼓励你去留学了。还有就是价值观的改变,国外名校的学历是不是当下的最优解?就业市场会告诉你,那些花大价钱投放到国际模式的学生,毕业如果回国,目前的收益如何?不确定性如何?在当下的整个就业环境体系里面,是不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相关话题。然后劝退了很多人。
当然,这种宏观方面的思考对我们普通留学家庭来说,没啥太多意义。那我们就聊点接地气的,实在的。为啥今年选择留学的中国学生整体减少了
No.1经济原因是核心原因!
为啥这两年出国的变少了?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,之前出去的数量每年都在做增量,属于上升趋势,现在不一样,依次再递减,只有港新和马来这边处于增长区域,英国,美国,澳洲,加拿大等等都在同比减少。
选择留学的人可能还是那些,但去的国家不一样了,很多就不去英美澳这些每年要50w起步的这些国家了。该换到性价比更高的港新了,可能还能收一波奖学金。还有些干脆直接选择马来西亚这种地方了。名校不名校的且不去说,主打一个教育投入消费降级了。主打一个,在能力之内找一个相对来说性价比高一点的教育环境。
这就是现状,比如去美国留学的,真因为人家劝退你就不去了吗?哪个都是表面原因,都是油头,核心还是本科四年,硕士两年压力太大了。现在就业环境不好,家长兜里钱缩水。尤其是有些中产家庭,效益没那么好了,以前可能大厂在职也是p7以上家庭,年收入各方面都还可以,突然就被裁员了。或者一些传统金融行业的也一样,薪资和奖金都缩水了。
尤其是房产这种资产缩水了,以前是健康资产,现在变成了负担,贷款还在背着,跌幅都快砍半了,大资产被捏住了,现金流不是那么通畅,于是各方面都犹豫了。
这些年,留学生得理解下你的老父亲啊,不是你老父亲不肯支持你留学,开世界之眼,而是他们也有苦衷啊。现在的留学行情就是,原来坚定选美加的,犹豫了。原本计划留学的,有的选择工作了。还有的不走国内升学途径的,往东南亚转了。还能不受影响坚定去英美澳这种的,是在这个经济周期没有受到影响,甚至反而财富逆增长的那波人。